双碳目标叠加智能制造,会产生什么样的火花?
施耐德电气2019年开始提出的“绿色智能制造”愿景无疑是一项堪称完美的答案。刚刚在三亚举办的绿色智能制造创新系列峰会,施耐德电气继续高举“绿色智能制造,共塑可持续未来”的大旗,希望针对不同行业共同探索数字化转型与双碳目标实现的工业新未来。
与以往不同的是,开放自动化技术或者说理念,正在成为施耐德电气驱动绿色智能制造前行的重要推手之一。可以说,开放自动化也恰恰代表了当前分布式智能、由硬到软、IT与OT融合和数字化转型一系列主流趋势的实质。
据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工业自动化业务中国区负责人庞邢健介绍,施耐德电气推动开放自动化的主要平台,EcoStruxure目前已更新至V21.2版本。在笔者看来,EcoStruxure为代表的新一代开放自动化平台的核心在于:基于IEC61499这一标准,全面引入了现代软件工程或者说IT领域的一系列开放的理念,诸如采用通用软硬件架构、面向对象的模块化编程方法、高级语言编程、开源程序代码等来构建开放自动化系统,强调自顶而下的系统级框架设计,满足可复用、可移植、可重构和可互操作等关键特性。
随之而来的,势必给传统的自动化工程模式带来颠覆性的变革。
基于无限制的软硬件平台环境,基于C/C++、Python、Java、IEC 61131-3等开放的开发环境和编程语言,基于统一的开放接口和以太网、时间敏感网络(TSN)、5G等通用的网络技术,开放自动化技术完全改变了传统工业应用现场专用硬件设备与软件的绑定,将在程序(包括工程和代码)的可移植性、系统的互操作性、工厂生产的灵活性,以及自动化控制系统投入现场调试前的验证等方面,给用户带来极大的效益。
开放自动化的本质同样还意味着开放的市场思维模式。在IEC61499国际标准的框架下,“我们希望促进这个开放的理念,包含产学研各方在内的开放生态系统能够建立起来,让更多的厂家、机构和用户能够支持IEC61499,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庞邢健表示。
事实上,为了促进工业自动化系统的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先进标准和技术,构建良好的应用生态,施耐德电气在此次峰会上隆重宣布与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签订合作框架协议,致力于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领域的技术推广与标准化合作,共同建立开放自动化联合研发实验室。联合研发实验室将围绕IEC 61499标准应用、技术培训、测试验证、行业推广及生态构建等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只有打破IT与OT融合的鸿沟,才能真正实现绿色智能制造,达到双碳目标。此时此刻,开放自动化的理念和技术平台可谓应运而生,潜力无限,势必在当今的工业自动化领域绽放出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