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86)10 63308519
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边缘时代,AI赋能 ——解读研华如何重构智能制造新场景
来源: 研华作者: 研华时间:2025-07-15 17:29:33点击:301

研华(中国)总经理罗焕城先生在2025研华智能系统产业伙伴峰会上,激情高昂地向300多位业内人士展示“Edge Computing & WISE-Edge in Action”这一新品牌宣言的时候,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个AIoT2.0时代已然到来。实际上,作为长期从事工业自动化的专业媒体人士,笔者一直对所谓的云、边、AI等新概念抱有谨慎态度。而透过深入参与此次峰会学习,笔者也开始认真地思考,真正的产业变革或许就是在我们的犹豫和观望中萌生、爆发,下面分享几点个人理解和看法。


1.jpg

 

研华的战略进阶

 

在我看来,研华其实一直是一家非常重视战略规划,紧跟产业脉搏变化的公司。以IPC工控机起家,研华这些年紧紧抓住工业4.0、智能制造的风口,无论是从提供开放式工业电脑,到提供集成IPC和其他硬件的工业云平台,即所谓的AIoT 1.0时代,再到提供边缘计算&边缘AI协作架构,即所谓的AloT 2.0时代,研华始终不断进行自我进化,同时非常注重整合上下游生态伙伴资源,进行四两拨千斤,“从IPC时代迈向边缘计算新时代”。


2.jpg

 

简单理解,研华跑的是一条从本地中心到云再回到边缘的路程。坦率地讲,研华基于PC的基因决定了其天然靠拢IT端的属性,包括直接迈向云端,只不过如今发现,是时候重新定义计算边界,回归边缘,通过AI+IoT深度融合,赋能千行百业新质发展的同时,也锚定了当前最适合研华的路线图。

 

进军边缘,研华有何底气?

 

研华从应用化边缘计算平台到行业化产品技术进行了系统、完整的边缘市场布局,具体主要体现在“1个策略+2个能力+3个产品”。

 

首先在策略部分,研华致力于通过与芯片和软件伙伴的合作,将通用边缘计算能力与产业应用进行深度结合。在这一策略下,研华的边缘计算产业应用正重点突破2大能力,其一是软PLC技术,研华在数据采集层提供分布式EtherCAT通信 I/O,以高速、大点数和灵活拓扑,在边缘控制器上提供Linux/Windows分核双系统实时架构,相较传统控制器架构通讯更快,整体系统更稳定,实现多工负载整合;其二是工业信息安全,将于2027年正式生效的欧盟《网络韧性法案》(CRA)要求具有数字元素的产品需要遵守关键的网络安全要求,为此研华已分批推进部署IEC 62443工业自动化和控制系统安全认证的平台产品,对照CRA可提供90%的符合度,提前布局和解决安全问题。

 

为此,研华更进一步地打造了3大产品系列平台,即设计紧凑且高效的设备边缘平台、采用实时 EtherCAT工业以太网通信的控制边缘平台,以及结合模块化设计与创新用户体验的HMI边缘工业平板PC平台,可谓夯实了完整的应用化边缘计算的基础。


3.png

 

AI套餐,落地智造场景

 

面向生态合作伙伴和客户,研华此次提出了一整套完整的边缘AI套餐,主要包括一是研华基于超高算力、垂直应用和国产芯的新一代边缘AI硬件基座,二是为新的AI开发者提供国产化边缘容器套件,实现快速迁移开发能力,三是针对工业打造研华工业智能体创建平台作为AI增值部分,此外还有联合生态伙伴的自主创新AI框架和大模型服务等等。

 

与任何一项新技术一样,边缘AI套餐找到适合的应用场景进行价值落地同样十分关键。目前,研华边缘AI能力已逐步在具身机器人、半导体制造、新能源基础设施、智能交通系统、信创领域获得一系列创新实践。例如,基于研华工业级边缘AI盒子提供的高性能AI算力,支持多模态AI模型,实现具身机器人环境感知、自然语言交互等高级认知功能,推动具身机器人技术向认知与自适应能力跃迁。在一个半导体芯片表面缺陷检测的应用中,研华部署了MIC工业级边缘AI平台进行集中控制,优化芯片分拣,并借助AINavi 轻松实现人工智能模型训练,以经济实惠的方式提升检测质量,增强了芯片表面检测能力。事实上,这次峰会中类似的应用分享颇多,让笔者感到耳目一新,因为必须做到价值落地,才能够让边缘计算和AI真正服务于智能制造,重构一个不一样的智能未来。

 

边缘时代,AI赋能,拥抱变革,静待花开。

> 评论留言:
杂志更多+
联系地址: 北京丰台区广安路9号国投财富广场4号楼3A19 企业邮箱:steve.zhang@fbe-china.com
©2019 版权所有©北京中福必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京公安备11010802012124京ICP备16026639号-2